工学 >>> 环境科学技术 >>> 环境科学技术基础学科 环境学 环境工程学 环境科学技术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1-9 共查到环境科学技术 毒性机制相关记录9条 . 查询时间(0.361 秒)
大气细颗粒物(PM2.5)作为首要的大气污染物,是我国第四大主要死亡危险因子,严重威胁公众生命健康。研究表明,长期暴露于PM2.5可诱发血管内皮功能紊乱和动脉粥样硬化等一系列心血管疾病,但主要毒效成分和相关分子机制仍不明确。
2022年12月2日,微塑料污染遍布水、大气和土壤等各种环境介质,成为全球性的重大环境问题。研究表明,微塑料已危及食品安全,并可通过食物链传递进入人体循环系统,对人类健康构成潜在威胁。血管是微塑料进入人体循环系统后的首要靶器官,血管内皮细胞是首当其冲的受害细胞,但相关毒理学研究仍处于起步阶段,致毒效应和机制仍不明确。
众所周知,大气细颗粒物(PM2.5)污染具有健康危害,能够促进COPD、支气管炎及哮喘等呼吸道疾病的发生发展。流行病学调查证实,上述呼吸道疾病患者血浆中不对称二甲基精氨酸ADMA显著升高,能通过抑制一氧化氮合酶活性,增强气道炎症等方式促进疾病的发生发展。体内降解ADMA的关键酶DDAH1在呼吸道疾病相关动物模型中表现出明显的保护作用。然而,ADMA/DDAH1是否参与PM2.5暴露引发的肺损伤还不...
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土-水界面过程与效应”课题组前期研究发现,不同环境条件下比如低温(Shangguan et al. Bioresour Technol., 2015)、不同氧化还原条件(Liu et al. Bioresour Technol., 2016)、重金属(Wu et al., J Clean Prod., 2017)、染料(Shabbir et al., Chemospher...
“第四届生态毒理学学术研讨会”将于2017年4月25日至28日在浙江省杭州市召开,本届会议由浙江工业大学、浙江省农业科学院和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生态毒理学报》编辑部共同主办。本届会议主题是“环境中的化学物质:暴露、影响和风险”,将根据本领域的最新进展设置多个议题展开讨论。同时借助本届会议平台,有关研究机构可以针对当前国内生态毒理学热点前沿问题,设置独立的专题学术讨论会。“农药生物转化及毒性...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环境化学与生态毒理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刘思金研究组在石墨烯毒性机制研究方面取得重要进展。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美国化学会杂志ACS Nano(ACS Nano, 2013, DOI: 10.1021/nn402330b)上。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环境化学与生态毒理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刘思金研究组在纳米银杀菌和细胞毒性机制研究方面取得进展。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美国化学会杂志ACS Nano(2013, DOI: 10.1021/nn400594s)上。
以模式生物酿酒酵母BY4741为研究对象,测定了不同粒径的纳米CuO(CuO-NPs)及常规CuO在SD-Ura培养基中的水合粒径和溶出的可溶性铜含量,研究了CuO-NPs、常规CuO和Cu2+对酿酒酵母的细胞毒性效应及胞内活性氧(Reactive Oxide Species, ROS)的产生.结果发现,CuO-NPs对酵母的细胞毒性远大于常规CuO,而Cu2+的细胞毒性最强,不同粒径的CuO-N...
期刊信息 篇名 空气细颗粒物(PM2.5)污染特征及其毒性机制的研究进展 语种 中文 撰写或编译 撰写 作者 张文丽,徐东群,崔九思 第一作者单位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环境与健康相关产品安全所 刊物名称 中国环境监测 页面 2002;18(1):59-63 出版日期 2002年 2月 日 文章标识(ISSN) 1002-6002 相关项目 低剂量暴露空气中细颗粒物的生物效应评价方法研究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